城區教育事業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邁進
建設區域教育中心 辦人民滿意教育
本報訊 今年以來,城區聚焦“建設區域教育中心、辦人民滿意教育”目標,堅持教育“優先”發展,大視野確立理念、大手筆規劃未來、大投入改善條件、大改革破解難題,推動了教育高質量發展。
把優質資源供給作為最優先的選項,夯實教育高質量發展基礎。以建最美校園為目標,攻堅學校項目建設,投資1.66億元,新改建8所小學、幼兒園,新增學位近4170個,一所所標準化、現代化的學校全部投入使用,成為城區教育新的風景。辦好教育民生實事,投資284.4萬元,更新換代中小學教育信息化設備;實施中小學教室健康照明項目,投資600余萬元,對全區中小學703個教室的照明燈進行改造提升;建立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資助體系,為6092名學生發放各類資助金1328萬元;穩步推進22所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回收,有效緩解“入園難”“入園貴”問題。深化集團化辦學模式改革,整合鳳陽小學、東謝匠小學,新建學校與優質學校共建6對辦學共同體,放大優質學校的品牌輻射力,辦好群眾家門口的學校,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和幸福感。
把兩支隊伍建設作為最優先的戰略,培育教育高質量發展動能。以建設一支有信仰、有情懷、年輕化的校長隊伍為目標,深化校長隊伍改革,建立校長后備庫,堅持好中選優、優中選強,調整交流78名中小學幼兒園校長、園長,改善學校領導班子結構,通過名校長的示范引領、骨干校長的真抓實干、后備校長的培養儲備,鍛造校長隊伍的成長鏈條。為切實解決學校教師需求,公開招聘教師200名,優化教師隊伍結構,為教育發展不斷補充新鮮血液;與山西師范大學、太原師范學院、長治學院等高等師范院校共建“大學生聯合培養基地”和“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”,近百名大學生進行頂崗實習;盤活教師資源,交流教師85名,釋放教育發展的內在動力。為深入推進“名校長名教師”培養工程,該區積極拓寬培育渠道,整合培訓資源,實行集中培訓、網絡研修、崗位實踐一體化推進,持續借助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和教育科研院所的優質資源,發揮9個名師工作室示范引領作用,開展各類培訓3000余人次,全面提升校長和教師隊伍的素質和能力。
把辦學水平提升作為最優先的考量,擦亮教育高質量發展底色。堅持立德樹人。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,將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。優化德育方式方法,打造思政育人特色品牌,37所學校被評為省、市、區文明校園,283名學生先后被評為省、市、區“新時代好少年”。東南新區學校被命名為“全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示范點”,頤翠小學長江支隊中隊、鳳鳴小學六⑴中隊被命名為“2023年度全國紅領巾中隊”。促進全面發展。深化體教融合,舉辦第二屆中小學“棟梁杯”足球聯賽,打造出校園足球新樣板。深化“一校一品”“一校一特色”創建,在全國青少年壘球錦標賽中,東南新區學校榮獲亞軍;在全省“全民健身日”暨青少年足球賽中,東南新區學校斬獲冠軍;在山西省第十六屆運動會上,鳳鳴小學4名學生奪得跳水比賽2金3銀2銅的優異成績。加強學校健康教育,鳳鳴小學被評為“首批全國健康學?!?。深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,舉辦全區師生詩詞大會,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。深化推進家校協同育人模式改革,涌現出晉城八中、東南新區學校等一批先進典型。開展國防教育進校園,涌現出古礦小學、頤翠小學等一批有特色的少年軍校。圓滿完成10502名學生中、高考組織工作,實現校園平安和諧穩定。深化課堂教學改革,教學質量逐年穩步提升。聚焦質量提升。常態化開展“減負增效提質”行動,深化課堂教學模式改革,將課后服務納入學校課程體系一體化設計,實現全覆蓋,服務學生7843人?!胺判奈绮汀惫こ袒菁?5所小學2050名學生,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組織得力、整治見行見效。
?。ㄍ醯潱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