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色話劇《尋找畢臘英》正式首演
本報訊 記者王英英報道:9月24日,由中共高平市委出品的大型紅色話劇《尋找畢臘英》在高平市委黨校報告廳首次上演,現場掌聲經久不息。
畢臘英是高平市寺莊鎮伯方村的一名普通農民,也是全國優秀共產黨員,黨的十八大、十九大、二十大代表。三十多年來,她靠著養豬、種地,累計捐資助學50多萬元,獎勵、資助師生千余人,用自己的實際行動,踐行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。紅色話劇《尋找畢臘英》以第三人稱視角,觀照文化和歷史,向觀眾講述畢臘英的成長故事。短短70分鐘的演出,凝聚了畢臘英女承父志,三十年捐資助學的歷程。該劇分為三幕:第一幕遺愿,講訴了父親意外離世后,面對生活重擔和父親捐資助學的事業,青年畢臘英內心經歷幾番掙扎。最后,在丈夫趙義貴的支持下,毅然繼承了父親的事業,為困難學生撐起了一片天;第二幕堅守,講訴了畢臘英頂住重重壓力,繼續捐資助學的經歷;第三幕考驗,講訴了畢臘英在環保政策壓力下主動關閉豬場后的故事。畢臘英的捐資助學行為,為其帶來很多榮譽。這些榮譽,是對個人品格的認可和褒獎,還是功成名就后的辦事便利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。當畢臘英又一次經歷人生的重大抉擇時,她又是如何選擇的。
據了解,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教育、示范、引領作用,引導黨員干部踔厲奮發、敢干善成,高平市創新舉措,出臺了包括編印宣傳讀本、拍攝專題片、創作舞臺劇、開發精品課、打造教育培訓基地在內的“五個一”工作方案,其中創作舞臺劇是重中之重。制作團隊歷經5個月的精心打磨和制作,最終該劇成功上演。